photo     

參觀首頁

在地米食 實地訪談

關於粽子

各式粿品

米食傳承

訪談感言

聯絡我們

 

大 同 區 的 草 埔 仔(今:延平北路三段的天師宮週邊)、四崁仔(今:迪化街二段一帶)曾是北台灣早期最大的米食-粿、粽的批發產地。早年興盛時期,聚集在此地的米食製造業者據說超過百家;因此,這個地方又被稱為「粿穴」,並稱呼迪化街二段位於草埔仔市場上的街道為「粿仔街」。

photo

草埔仔一帶之所以會發展成「粿」、「粽」的產地,據說與其地理環境有關。早期,這個地方近臨淡水河,地勢平坦,水利灌溉方便,生產許多稻米;因此,居民就利用閒暇之餘,以其生產的稻米為原料,研製各種精美的米食。

但是,近年來,隨著西方飲食的輸入、廣告的包裝行銷及人們飲食型態的改變,「粿」、「粽」這兩類我國傳統的米食產品,受到了威脅,逐漸式微。為了喚醒大家對大同區米食的記憶,為了讓人們從了解中而喜歡這兩類傳統米食製品;因此,我們選擇了這個主題,來進行探究.................。

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◎本區地理位置與人文產業

    大同區位於臺北市的西部,隔著淡水河與台北縣三重市對望,並以捷運淡水線和中山區為鄰,南邊至忠孝西路、鄭州路,北邊則以中山高速公路、基隆河為邊界,與士林區相望。以民權西路為界,進行劃分,大同區又可分成北大同及南大同兩塊區域。

    大同區的範圍主要包括了早期的大稻埕與大龍峒,而這兩個地方與萬華(艋舺),同是臺北盆地最先開發的三個地方。因此,在大同區中具有許多有名的古蹟與寺廟,如:保安宮、霞海城隍廟、孔廟、老師府等。也因為開發較早,所以在社區的建築物上,樓層都不高,也較為老舊。

    目前,大同區共有25個里,44919戶,其中男性63381人,女性63581 人,合計共126962人(民國94年底的統計)。

    在社區產業特色上,依據產業的集中性、歷史性,以米食為特色的產業,主要集中於迪化街二段,這不但是我們從小生長的地方,也是我們在地米食文化主要研究及拜訪的區域。本區地理位置圖如下:

photo

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<< 專題大綱說明網頁 >>

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
☆ 編 輯 成 員 ☆

wave01_orange.gif

企畫指導:塗振洋  主任

攝影美編:黃杰輝  老師

配樂編曲:蔡芳怡  老師

採訪整理:郭柏辰、謝翔合、馬芳如、陳韋廷、盧薇伊、李秉鴻

特別感謝:佳興粿行、福華食品行、鄰江里王惠里長、國順里施木彬里長

wave01_orange.gif

版權聲明:本專題圖文歡迎轉載,煩請註明出處,謝謝!

wave01_orange.gif

 

建議瀏覽解析度1024X768  2006粿味粽香 All Rights Reserved.